抗日根據地的創立 |
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東。為開展山東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山東省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關于迅速動員組織人民,建立統一戰線,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根據地,獨立自主地堅持山東抗戰的指...[詳細]
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大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作戰的同時,在敵人的后方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逐漸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戰場。有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西北和大青山抗日抗日根據地、...[詳細]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1938年春,冀魯邊人民抗日武裝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有了較大發展,5月,八路軍第五支隊和津浦支隊挺進冀魯邊區,開辟、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詳細]
膠東抗日根據地位于山東半島的膠萊河以東地區,三面環海。1935年11月29日,中共膠東特委遵照山東省委的指示,在文登、榮成、牟平和海陽舉行暴動,暴動時間是農歷十一月初四,史稱“一一·四...[詳細]
1937年11月,中共山東省委建立魯西南工委(后改稱魯西南特委),進駐單縣張寨村,統一領導魯西南地區的黨組織。在蘇北,1938年4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建立徐西北區委,領導徐州西北各縣的黨組...[詳細]
山東清河區成立于1938年5月,它的前身是魯東工委所轄地區,包括小清河兩岸及膠濟鐵路張店至昌濰段兩側各縣。同年10月,根據戰爭形勢的需要,蘇魯豫邊區省委(由山東省委擴建)決定,以膠濟鐵...[詳細]
魯中地處山東腹地,當時是全省的戰略中心地帶,我省黨政軍民領導機關經常在這里駐防,是敵我爭奪之要地。魯中抗日根據地,一般包括兗(州)臨(沂)公路以北,膠濟公路以南,沂、沭河以...[詳細]
泰西,是指泰山以西的地區,包括泰安(西)、肥城、長清、平陰、東阿、東平、汶上(東)、寧陽八縣。它北抵山東省會濟南,南達大汶河兩岸,與兗州、嘉鄉交界,東靠津浦鐵路,西跨黃河,戰略...[詳細]
魯東南地區是一塊英雄的地方和紅色的沃土。它北至膠濟路,南至隴海路,西界沂河,東頻黃海。包括現在魯蘇兩省的5市18個縣區。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山東五大戰略區之一,是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所...[詳細]
1938年,在抗日戰爭的崢嶸歲月里,八路軍第115師主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命令,毅然挺進山東。在取得首戰樊壩、旗開得勝;東進泰西,陸房成功突圍;梁山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等一系列...[詳細]
位于萬第鎮水口村的膠東第一縣委——中共萊陽縣委遺址。石龍溝村的老黨員宋壽展在村口等待著我們,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來到距離村口百十米處的一個窄小胡同里,在一個民宅的門口,掛著“龍溝村13...[詳細]
1938年5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郭洪濤來到東平縣,向萬里傳達了中央的指示,并送給縣工委一部分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的著作。離開東平,郭洪濤來到肥城縣,會見了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的領...[詳細]
1940年4月,八路軍第二縱隊主力在黃克誠率領下,由太行山區東進到冀魯豫邊區,同冀魯豫支隊會師合編,成立冀魯豫軍區,黃克誠兼任司令員,崔田民任政治委員。1945年春、夏季,冀魯豫根據地軍...[詳細]
寧陽抗日根據地的開辟是從1939年初廣泛展開的。1939年1月,經過黨組織的努力,將地方武裝朱景璜部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寧陽獨立四營”,使寧陽有了一支真正的人民抗日武裝。同年4月,...[詳細]
南華縣是根據我黨在敵后創建抗日根據地的方針,于一九四二年秋在冀、魯兩省,菏澤、東明兩縣結合部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建縣前黨的活動和建縣后武裝斗爭、群眾運動方面的情況是: [詳細]
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軍區,有新山東軍區和原山東軍區之別。新山東軍區是1943年3月以八路軍第115師主力和由山東縱隊于1942年8月改稱的原山東軍區合編的。至1945年9月抗日戰爭結束時,山東...[詳細]
濱海區(抗戰初期稱魯東南地區)位于山東東南沿海,是山東抗日根據地五大戰略區之一。其范圍北起膠濟鐵路,南至隴海鐵路,東臨黃海,西界沂河,南北長近800華里,東西寬近300華里,面積...[詳細]
1935年,日軍直逼華北,民族矛盾急劇上升。剛長征到達陜北的毛澤東,在12月召開的瓦窯堡會議上提出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主張。1936年8月,他致信當時主政河北省的宋哲元:...[詳細]
1940年2月,山東縱隊清河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馬千里同志帶領小分隊,偷渡小清河,進入了博興地區。接著東路部隊從牛頭鎮、央上、臺頭一帶出發,突破國民黨投降派部隊在小清河兩岸的堵截,從三...[詳細]
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創立和建設,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山東抗日軍民艱苦奮斗、浴血奮戰的結果。作為八路軍的總司令,朱德也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創立和建設傾注了許多心血,從中可以看到朱...[詳細]
1940年秋,山東分局調我去膠東區工作,在黨中央和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的領導下,我和許多同時在膠東工作同志一起,與膠東軍民同奮斗共命運,經歷了抗日戰爭年代的艱辛與困苦,嘗到了勝利帶來...[詳細]
八路軍山東縱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土生土長的人民抗日軍隊。其前身,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中共山東省委按照中央的指示和北方局的號召,在山東組織的十多起抗日起義部隊...[詳細]
1942年11月,膠東大地漸漸換上冬裝。從渤海灣吹過來的朔風,一陣緊一陣。日軍很快就要大“掃蕩”的消息,也傳得一陣更比一陣緊。連日來,日軍往膠東大量增兵,車輛不絕,調動頻繁;各據...[詳細]
1949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時,山東解放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最大的戰略區之一。它控制了除濟南、青島等少數大城市以外的廣大地區,擁有2400萬人口和1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轄5個行政主...[詳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組建,首先從華東軍區開始。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宣告成立。這一天成為人民海軍建軍紀念日。海軍的組成,除了從陸軍各部隊調來大批指戰員...[詳細]
1949年六、七月間,全國大陸即將全部解放。7月10日,毛澤東主席寫信給周恩來副主席,提出盡快建立空軍問題。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于11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詳細]